当前位置

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和评估细则(

2019-06-19 15:29:21  阅读数:  

江苏省优质特色职业学校评估标准和评估细则(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要求

评估标准

评估细则

A级(达标

C级(不达标)

一基础能力

1.1办学理念

1.办学宗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全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校风良好。办学模式有创新成果,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

1.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生成以德为先、育人为本、具有鲜明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风气正。

2.办学模式有创新,成果突出,人才培养质量高,办学特色鲜明

1.“一训三风”表述不清楚;学校校风不尽端正。

2.未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2.办学思路。面向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推进国际合作、开放创新,拓宽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专业设置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学生成才通道丰富,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1.专业设置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需求和发展水平相适应。

2.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

3.学生成才通道丰富,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专业设置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吻合度;产教结合融合不深入,校企合作不密切。

3.发展规划。学校改革发展规划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中长期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有力、达成度高。

学校经过深入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科学规范地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强,措施有力、达成度高。

1.学校经过深入调研并多方征求意见,科学规范地制订了中长期发展规划。

2.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可行性强,措施有力、达成度高。

1.无学校发展规划或发展规划制订过程不尽科学规范。

2.发展规划达成度不高。

1.2办学环境

1.政策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发挥引导、规范、支持和督促作用,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学校发展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有鼓励和支持学校招生就业、校企合作、人才引进、师资培养等方面的专项政策和举措。

地方政府鼓励和支持学校发展,将学校发展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1.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学校发展。

2.学校发展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未被列入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经费保障。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标准,高于本地普通高中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学校财政拨款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1.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高于省定标准,高于本地普通高中标准,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

2.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财政给予专项支持。

1.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低于省定标准。

2.省级以上项目地方无配套。

3.基础条件。教育教学区域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生均设备值二类产业不少于6000元,一产、三产不少于5000元。校园网络安全、运行稳定,实现信息点全覆盖。

学校建设基础好,设备设施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校园网络运行正常,信息点全覆盖。

1.学校教育教学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功能齐全;设施设备符合国家标准,生均设备值二类产业不少于6000元,一产、三产不少于5000元。

2.校园网络安全、运行正常,有线网、无线网信息点全覆盖。

生均设备值二类产业少于6000元,一产、三产少于5000元。

 

1.3办学机制

1.校企合作。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途径与方式,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形成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多元评价、充满活力的办学机制,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并发挥积极作用。学校校企合作关系稳定,成效显著,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1.有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委员会作用显著。

2.校企合作关系稳定,每个主干专业与5个及以上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1.校企合作委员会没有成立或者成立了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2.每个主干专业与1-2个有影响的企业稳定合作。

2.国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借鉴国(境)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标准,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合作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效突出。

1.国际合作交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2..合作交流质量高,成效突出,推动人才培养提升。

学校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二  人才培养

2.1德育工作

1.道德素质培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人文、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开设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实效性强的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和特色德育活动。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开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积极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1.德育课程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足开齐

2.编写2本及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读本。

3.积极组织师生参与“文明风采”竞赛,每年学校开展2次以上特色鲜明、主题多样的大型德育活动。

未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德育读本。

2.职业精神培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的培养开展劳动模范、技术能手、艺术大师、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活动,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通过各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1.学校高度重视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把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2.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每年学校开展2次以上就业教育活动。

3.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

 

学校没有开展就业创业教育活动。

3. 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班主任培训的重要内容;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和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4.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和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

1.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健全,配备了1名以上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职人员。

2.有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1.心理咨询人员没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2.没有标准化的心理辅导室。

2.2专业建设

1.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及调整与区域内特色产业、新兴产业或特种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结合,与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工艺、民族表演艺术等民族文化相结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和职业特征;建设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骨干专业为省级品牌或特色专业。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订程序科学、论证充分。专业建设目标明确,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或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需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1.专业建设目标明确,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或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需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

2.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充分反映专业建设目标的实施和达成情况。

3.现有2个及以上主干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1.专业建设规划未经深入的调研和论证。

2.专业建设规划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或传统非物质文化传承需要的对接度不高。

3.未建成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2.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艺术)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有多个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成1个以上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校企共建,有多个深度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有1个以上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布局合理,设施设备与专业课程匹配度高,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校企共建,有多个深度合作的实训实习基地。

2.有1个以上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1.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教学需要。

2.没有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

2.3教学改革

1.综合培养。校企共同制订科学、规范的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干专业已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设立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在校生创业创新实践。

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共同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干专业已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设立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在校生创业创新实践。

1.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校企共同制订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推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主干专业已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3.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设立创业创新基金,扶持在校生创业创新实践。 

1.未严格执行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2.主干专业未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

2.课程开发。建立课程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主干专业(群)有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教学资源库;主编3本以上国规或省规教材,开发3门以上校本专业技术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不少于3门。

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课程资源开发机制。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主干专业(群)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主编3本以上国规或省规教材,开发3门以上校本专业技术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不少于3门。

1.深化课程改革,建立课程资源开发机制。

2.所有课程有完善的课程标准或教学要求。

3.主干专业(群)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主编3本以上国规或省规教材,开发3门以上校本专业技术课程,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不少于3门。

1. 主干专业(群)的教学资源陈旧。

2.没有主编国规和省规教材;没有建成市级以上精品课程或共享网络课程;没有开发校本专业技术课程。

3.教学模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实施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方法;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共同完成实训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综合考核评价。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符合专业特点、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共同完成实训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综合考核评价。

1.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符合专业特点、适应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2.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

3.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校企合作系统设计、共同完成实训实习,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综合考核评价。

1.教学模式陈旧。

2.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不规范性

三  队伍建设

3.1管理团队

1.领导班子。团结、进取、务实、廉洁,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和信息化领导力,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能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职工测评满意度高。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教职工测评满意度高。

1.领导班子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结构合理,学历达标,高级职称占比80%以上。

2.班子成员团结、进取,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强,领导班子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数累计3篇以上。

3.班子成员清正廉洁,无违规、违纪行为,在市年度考核中均为合格以上等次;教职工测评满意度在90%以上。

1.领导班子中高级职称占低于80%或班子成员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教育教学相关论文累计少于3篇。

2.班子成员中有违规、违纪行为或在市年度考核中班子成员有合格以下等次或教职工测满意度低于60%。

2.中层管理团队。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规范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加强教育培养,制订并实施管理队伍能力提升计划,管理队伍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有较好的信息化素养和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推进以岗位绩效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考核,激发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

学校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机制健全,程序规范,重视中层干部的培养、提升和考核,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学校管理团队整体素质高、综合能力强。

1.学校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机制健全,程序规范。

2.重视中层干部的培养、提升和考核,有中层干部提升计划和考核办法,并有效落实。

3.中层管理队伍整体素质高,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学历达标,60%以上取得高级职称,15%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1.学校中层管理队伍选拔任用不规范。

2.中层管理队伍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或学历(职称)未达标。

3.2教学团队

1.教师素质。高度重视师德建设。科学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年度实施方案,有教师团队和梯队建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兼职教师数量、结构合理,素质高,满足教育教学需要。教师队伍的教学改革意识、质量意识强,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成效明显;具有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的先进理念,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均达90%以上;参加培训、进修和企业实践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

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措施得力,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和教师下企业实践工作。

1.学校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有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措施有力。

2.学校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科研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其中:

教师学历达标,高级职称教师不低于30%,专任专业教师不低于专任教师的60%;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达15%;教师教育技术职业能力考核通过率均达90%以上。

教师科研能力强,有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有课堂教学大赛(或信息化大赛)省级二等奖。

学校聘请本行业企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且符合学校特色教育教学需要的能工巧匠、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保持在25%左右,70%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

3.学校重视教师培训、进修和下企业实践工作,每年省级以上培训人数超过15%,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不少于5个月。

1.学校未有效施行师德建设考核办法。

2.学校无“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3.学校每年省级以上培训人数低于10%,或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到企业实践累计少于5个月。

 

2.名师骨干。有省级特级教师、技术能手、艺术大师、职教领军人才、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形成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在省市或行业重点建设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有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教科研课题或发明专利,在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中获二等奖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行业协(学)会组织的文化、艺术、技术等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以上奖项。

 

学校有省级特级教师、职教领军人才、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等。名师骨干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有省级以上教科研成果或项目,有省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行业协(学)会组织的文化、艺术、技术等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以上奖项。

1.学校有省级特级教师、省级教学名师、职教领军人才、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或名师工作室;有市级以上学科(专业)带头人,或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

2.名师骨干在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中利用自身优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有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或发明专利;有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竞赛二等奖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行业协(学)会组织的文化、艺术、技术等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以上奖项。

 

1.无市级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学科(专业)带头人、名师工作室。

2.无市级教学成果奖;无在省级以上行业协(学)会组织的文化、艺术、技术等交流活动中获一等奖以上奖项。

四  管理成效

4.1制度建设

1.学校章程。依法制定具有学校特色的章程,促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多元治理、民主管理、科学发展。

学校章程按规定程序制订、修订、核准和发布,内容完整,符合法律法规。章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特色。

1.学校章程按规定程序制订、修订、核准和发布,内容完整,符合法律法规。

2.章程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求,体现学校特色。

1.没有按程序制订或发布章程。

2.章程内容不全。

2.制度体系。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内部管理制度体现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和学校特点,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能及时更新,明确细则。

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容体现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和学校特点,且能按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及时更新。

1.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的制度体系。

2.依据相关原则,及时制订、修订或废止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文件。

1.内部管理制度陈旧滞后或不全,议事规则和办事程序不健全。

2.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修订或废止程序不规范,没有审批手续,比较混乱。

3.制度实施。机构健全,职责明确,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协调高效;制度实施主体明确,责任明晰,流程规范,透明高效;建立问责机制,执行力强,落实、反馈机制畅通。

学校内部机构健全、职责明确、运行顺畅、执行力度强。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反馈渠道畅通。

1.学校机构设置合理,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岗位要求

2.有明确的监督方式和问责制度,有多种形式的信息反馈渠道。

1.学校内设机构不全,职责不明,责任不清。

2.学校没有相关的问责机制,反馈机制不畅通。

4.2质量监控

1.监控体系。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主要环节均建立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制定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建有督导室,配备专、兼职督导员,有效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

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主要环节均有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办法先进,有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专、兼职督导员,有效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

1.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完善,主要环节均有明确具体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

2.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办法先进,有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

3.质量监控的组织机构健全,配备专、兼职督导员,有效监控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

1.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不健全。

2.学校没有独立设置的督导室(或其他专门的质量监控机构),或没有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2.监控措施。健全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加强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强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运行良好。教学工作诊断和改进措施有力,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科学有效。每年开展新生素质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形成调查报告,为学校决策服务。每年定期在校园网上发布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1.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的机制,定期组织与学校合作的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有关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改进教学。

2.注重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而有效的管控。

3.每年进行新生素质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调查,形成调研调查报告,为学校决策服务。

4.每年按要求编制和发布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质量年度报告根据学校隶属关系逐级审核,在学校主管部门业务网站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1.未有效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反馈和改进机制,或没有运用评价结果

2.未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过程、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效动态数据进行采集,或者没有分析形成调控意见,并进行反馈改进。

4.3文化建设

1.核心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渗透、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凝练具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和现代职教思想、职业特质、学校特色、可传承发展的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营造以文化人的氛围。

 

学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职教思想、学校历史深度融合。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行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并得到师生普遍认同。

1.学校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职教思想、学校历史深度融合,校园场所有学校核心文化、工匠精神、行业企业文化、专业文化展示及相关陈设。

2.学校年度宣传工作有计划、有方案、有评价、有总结,效果显著

1.学校愿景、办学目标,未能充分体现现代职教思想、学校办学目标或特色。

2.没有核心文化展示。

2.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整洁优美,文体活动设施齐全,人文气息浓郁,专业特色鲜明,职业氛围浓厚;校徽、建筑、雕塑、标识等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和专业特色,并通过板报、橱窗、走廊、校史陈列室、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平台进行传播,充分发挥学校文化育人的整体功能。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功能齐全、安全有序、节能环保。有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和职业精神的标语、雕塑、碑铭、板报、橱窗、图书馆、校史馆、陈列室等。开展融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于一体、形式多样的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

1.科技文体活动设施设备齐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建有实体和数字图书馆,面向师生常年开放,建立了馆际借阅渠道。馆藏图书期刊量符合规定,每个中职专业生均专业图书8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8种以上;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生均专业图书10册以上,每年新购专业图书30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10种以上。

3.每年组织校级技能竞赛、“文明风采”竞赛等活动。技能竞赛覆盖到每个专业、每个年级。

1.没有获得市级以上“绿色校园”或“平安校园”称号。

2.科技文体活动设施设备不全或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馆藏图书期刊,每个中职专业生均专业图书少于5册或没有期刊;每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生均专业图书6册,每年新购专业图书少于30册以上,订阅专业期刊少于2种。

五  办学效益

5.1学生发展

1.综合素质。学生文明礼貌,进取向上,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文明礼貌,进取向上,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学校开设文明礼仪、职业道德、文化素质、科学素养、信息化素养等方面的课程,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2.学生社团数量多、质量高,活动内容丰富,成果显著,近三年,社团活动学生参与率90%以上。

1.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社会服务等活动的学生参与率低于70%

2.近三年学校发生过重大学生犯罪或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技能水平。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健全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人人参赛,近三年各类各级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一等奖以上奖项较多。

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95%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健全技能竞赛长效机制,人人参赛,近三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获得2以上一等奖奖项。

1.近三年,95%以上毕业生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五年制高职毕业生95%以上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以上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85%以上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无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除外。

2.近三年,100%学生参与校级技能大赛;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得2以上一等奖奖项。

1.近三年,毕业生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证书或其它相应级别的执业证书低于90%。五年制高职毕业生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低于70%。无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有关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专业除外。

2.近三年,无省级技能大赛中一等奖奖项。

3.竞争能力。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成效明显,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较好;有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总结宣传;在创新创业及文化艺术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实施成效明显,对口升学率高、质量好。“文明风采”等竞赛成绩较好。

积极开展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高,用人单位评价较好。认真挖掘和宣传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定期开展创新、创业等竞赛活动,近三年,学生在创新创业及文化艺术等活动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文明风采”等竞赛成绩较好。与高校合作实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培养,对口升学率高、质量好。

 

 

1.开设职业生涯指导和创业创新教育课程,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本地就业率85%以上。

2.有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总结宣传,每年新增优秀学生和毕业生典型事迹10个以上。

3.近三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及文化艺术等大赛中获得5个以上奖项,每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文明风采”大赛奖项10个以上。

4.中高职衔接培养专业3个以上;近三年,学生升学率85%以上。

1.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90%,对口就业率低70%,本地就业率低于75%

2.近三年,学生在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等大赛中,获得奖项少于3个,每年获得省级及以上“文明风采”大赛奖项少于6个。

5.2社会贡献

1.社会服务。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新工艺开发、文化艺术创新或技术(艺术)下乡等服务;承担社区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少于5个,开展送科技(艺术)下乡等活动不少于2次;每年面向企业和社会的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

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能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或技术(艺术)下乡等服务。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项目不少于5个。向社会免费开放社区教育(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每年开展送科技(艺术进企业和下乡等活动2次以上。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年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

1.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与行业企业签订了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文化艺术创新或技术(艺术)下乡等服务合作协议或合同。

2.近三年,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艺术服务的项目5个以上。

3.学校制定了向社会免费开放社区教育(文化活动中心)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服务机制。

4.近三年,每年开展送科技(艺术进企业和下乡等活动2次以上。

5.面向社会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年培训人次不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

1.近三年,每年参与生产、咨询和技术(艺术服务的项目少于3个。

2.近三年,每年送科技(艺术进企业和下乡等活动少于1次。

3.近三年,年培训人次少于全日制在校生数的70%

2.社会评价。在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等方面成效明显,办学特色等的社会认可度高。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机制,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受益面、增强吸引力。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毕业生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1.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机制,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

2.开展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满意度均达90%以上。

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生满意度均低于80%

3.示范辐射。积极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比赛、活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效显著,并形成有特色的模式和经验,具有较大影响力;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直接成果比较丰富,绩效评价较高。

积极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比赛、活动及本地区职业教育或行业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和合作。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项目成效显著,直接成果比较丰富。

1.近三年,每年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1项以上,承办市级以上各类比赛1项以上。

2.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校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对口支援和合作,对口支援学校1个以上,每年开展对口支援活动1次以上。

3.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成效显著,形成3个以上典型案例。

1.近三年未参与政府、行业协(学)会重要项目、政策的研究工作

2.教育教学改革、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不明显。

:二级指标达标程度分达标(A、未完全达标(B、不达标(C三级。凡达到A细则各要求的为达标,不完全符合A要求又非C细则所列情况的为未完全达标,符合C细则所列现象的任一条为不达标。

 

苏ICP备05047810号

地址:南京市雨花东路152号 邮编:210012

电话:025-52416522 电子邮件: jscbzjy@sina.com